青春无悔 不负韶华 ——朱仙庄煤矿II1055工作面地面瓦斯采动井项目实习侧记
阳春三月,乍暖还寒,伴着四台钻机的轰鸣,我们一行5人来到朱仙庄煤矿II1055工作面地面瓦斯采动井工程项目经理部。四顾荒无人烟,除了执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的水勘人,只有青青麦田和远处瘦枝层层染上暮色。
我们怀着懵懂和不安,也带着新奇和憧憬迅速安顿下来,听了一夜钻机运转的声音后,次日一早便立刻投身到工作中去。
加强学习 坚定信心
迎着寒风和晨雾,我们戴好安全帽,在安全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,来到施工现场。钻机工作区内,材料区、泥浆区划分明确,在施工人员的准确操作下,四台钻机有条不紊地运转。
“这个项目是我们sgndf近年来首次中标的地面瓦斯采动井项目,共设计施工10口抽采井,预计六月底结束,目前已经施工完成四口采动井。”
“咱们现在看到的四台钻机,从南到北依次是5号、6号、7号、8号钻机。”
听着负责人详细的介绍,我们认真记录,不时发问。
“这台钻机的设计深度是多少?”
“泥浆是怎么调配的?”
“花孔一般什么时用?”
“钻孔倾斜如何校正?”
……
我们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的养分,听着领导、前辈们详细认真地讲解,对这个项目有了基本的了解,萦绕在大家心头的知识恐慌也因此有所缓解,并且更加坚定了学懂弄通用好的信心。
安全生产 重于泰山
“安全第一,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”安全教育培训课上,王亮书记的话掷地有声。
事实上,来到项目部仅两天,安全这个话题在各个场合已被提及数十次。
“你们能想象的、想象不到的所有事故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,包括套管倒了、钻机塌了等等,危险无时无刻不在,在项目上一定要保护好自己。”
施工现场,水文勘探队地勘钻机安全风险告知牌、“安全生产、警钟长鸣”的警示牌竖立在最醒目的位置,时刻提醒着大家注意安全。
清明临近,大雨纷纷。原本尘土飞扬的土地立刻变成了泥呼呼软塌塌滑溜溜的“水泥路”。
“下雨天危险骤增,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、用电安全。”
“雨天路滑,及时清理脚下。”
“天气预报说今晚有雷雨,各机长认真检查避雷针有没有问题,安装是否规范。”
“爬架子的人一定要系好安全带,注意安全,千万不要’一失足成千古恨’。”
……
下雨天,各负责人自动拧紧了安全意识的阀门,反复强调,不厌其烦。也正是因为他们认真负责的“唠叨”,开工以来,该项目未发生一例安全生产事故。
夯实责任 打造精品
“各机长报告各钻机进度,有什么问题。5号?”
“5号钻机目前进度345米,施工中感到压力大。”
“联系万工,立刻安排测井。6号?”
……
每天下午2点半,集装箱内几张桌子临时拼凑起的会议桌前,各负责人、机班长、工作人员围坐一圈,不顾拥挤,表情严肃而认真地讨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,确保工程项目高质量推进。
施工现场,总能看到项目部责任制、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、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、资料员岗位责任制、机长岗位责任制、班长岗位责任制、副班长岗位责任制、钻工岗位责任制等17项制度;施工采用“两班制”,确保钻机一天24小时高效运转。
高标准、严要求,抓细节、扛责任,强执行、重落实,正是凭借这样扎实的工作作风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业务本领,水勘人才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垦和创造,以实际行动展示“忠诚、敬业,执着、合作,创新、奉献”的本色,抒发爱国爱民的情怀。
苦中作乐 乐在其中
“咱们2号孔施工的时候,天气最冷,零下17度。钻机经常转着转着不转了,一看井口冻上了,我们赶紧拿着烤灯对着烤,这边好不容易烤好了,那边又冻上了。”
“我们吃饭的盆子拿在手里,松手的时候都会粘在手上,咋了呢?就冻手上了”
我们听着前辈们娓娓讲述他们的经历,没有亲身经历过,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冷。现在他们笑着聊往事,眼中浮现的有唏嘘,也有释然,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。
项目上条件艰苦,我们一早就知道,但亲身感受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项目部所在的地面每天都在下降,距离项目部西侧不到一百米的窄路,昨天刚说着这条路还能撑一个星期吧,第二天一看,已经在水里了。为了防止项目部被淹,旁边已经挖出两道排水渠,抽水泵日夜不停抽水排水,尽管如此,也坚持不了多久。一辆火车日夜不停运送渣石加固那条距离项目部仅有20米的车道,火车的鸣笛声就是我们每天的闹钟。
在项目部,简单的吃水、睡觉都是问题。
“水里有泥?没事,放一段时间,里面的泥巴沙子都沉底了,我们吃上面的部分。”
“太吵了睡不着?没事过几天就习惯了。”
办法总比困难多嘛!
这是没有体验过的生活,在项目部领导和前辈们的关心关怀下,我们苦中作乐,倒也乐在其中。
如今再看项目部,“打造瓦斯采动井精品项目,推动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”成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。四顾依然无人烟,但风雨中钻机的轰鸣声成了令我们安心的存在,在这片宽广的麦田里,我们投身于地勘事业一线,感到无上光荣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扎实的学风开展学习和工作,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水勘人,为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文/魏晓雪